官网移动端扫一扫,手机更方便
微信公众号随时获取最新动态
抖音号随时观看最新视频

栏目导航 · Navigation

逆境求生!“共享联营”或将成为夹缝生存的中小景区的破冰之举!

发布2024-1-11
浏览量644

        年初之际,四川文旅会组委会对当下中小景区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提出引入共享联营的合作模式,为景区整合内外部资源,助推景区转型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具效益化。
 

“夹缝生存”的中小景区



  “尔滨”解锁流量密码,港澳成为出境游****目的地,城市周边游、近程游、休闲游仍是主流。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6%。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呈平稳有序的发展状态。


  通过比较近几次的小长假旅游数据,接待游客规模前50位基本上都是4A、5A级的大型旅游景区,小景区几乎无人问津,与热门景区“人从众”,堪比春节的热闹景象不同,大部分中小景区门可罗雀,甚至面临亏损、破产、倒闭的尴尬局面。


  同时OTA平台对垄断头部景区的资源垄断,交叉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将中小景区的客源吸附走,从而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


  在这种马太效应的影响下,文旅行业的投资也似乎密集向大景区、大项目、大IP高度聚集,中小景区想要获得投资改变现状的情况越发不易。与此同时,智慧化景区的升级与免门票政策使得中小景区的生存空间愈发艰难。


  如果说疫情时中小景区还在死守门票,没有改变动力,那么在经过一年市场的复苏,现在就已经是路在脚下,不得不行的事情了。


  在此之际,四川文旅会组委会对当下中小景区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提出引入共享联营的合作模式,为景区整合内外部资源,助推景区转型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引入共享设备,扩宽生存空间


  四川文旅会深入挖掘中小景区的发展困境,特别关注如何提升其“造血”能力。


  考虑到共享设备在提升游客体验、节约成本、提升景区形象等方面的优势,组委会认为共享设备是中小景区提升造血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引入共享设备,中小景区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提高服务品质,增加收入来源,从而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大众的印象中,共享经济最为火爆的时代是2016年的共享单车,随着时间的过去和资本的涌入,在8年后的今天,共享经济已不足为奇。但当提到共享经济进入景区时,除了共享充电宝,其他方面却很少涉及。


  目前大多景区都开始着力打造智慧化数字化景区,中小景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不妨从基础设备下手,引进共享设备,打造智慧化生态,让游客在“吃、住、行、玩”得到更加无微不至的关怀,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感。


  更重要的是,从全国景区收入模式看,门票经济已逐渐向体验经济过渡,旅游正在从单一门票模式向综合旅游模式转变。如果只把景区单独围起来收门票,不仅会阻止游客迈向景区的脚步,还关上了景区及周边商户增收致富的大门。


  因此,通过引入共享设备,提高景区丰富多业态的二消费产品供给,能有效的解决景区的吸引力问题,让景区游览线路更加丰富生动,让营收手段更加多元,有效降低景区门票的敏感性。


  从景区角度看,引入共享设备的好处

  •   一、共享设备可以提升游客的便捷度、满意度和美誉度。
  •   如景区可以通过共享电动车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游客可以扫码、缴纳预付金、开锁、骑行、临时停车、禁行提醒、电子围栏、定点还车,整个流程非常方便。此外,景区内的共享设备的投放可以解决游客中心服务与便民配置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   二、共享设备可以助力景区管理从粗放型向专业型转变,推动景区转型升级。
  •   相比传统模式,共享设备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景区设备的使用价值,如在运营模式上,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无人化管理、自助服务,解决游客中心服务与便民配置问题,为景区打造创新休闲智慧化的新形象。同时,数据化、智能化进一步完善了景区运营与管理,为景区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价值。
  •   三、引入共享设备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   景区通过共享平台,可以落实和固化景区对于出行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实现各类出行设备管理场景的设计和支撑,实现智能化,对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节约成本、管理高效。同时,诸如共享雨伞、共享登山棒等设备还能帮助景区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促进绿色环保。

  

从共享设备商看,入驻景区的好处

  •   一、高人流量:景区是游客集中的地方,因此具有稳定和高频的人流量,这为共享设备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用户。
  •   二、垄断性和排他性:由于景区通常是封闭式管理,这为共享设备商提供了专一性和排他性的可能。一旦入驻,其他品牌很难进入,有助于在景区内独享经营权,减少竞争对手。
  •   三、运营便利性:景区内的共享设备无法在景区外使用,这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丢失率,也使得运营更为便利。同时,通过使用停车桩和物联网技术,设备可以定点停放,便于管理,也节省了运营费用。
  •   四、高收益:由于景区内通常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共享设备的收费可以比市区高5~10倍。
  •   五、技术与管理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远程控制和管理设备,实现设备的自动计费、收益结算等,这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合作联营,实现共赢新篇章

 


  提高景区的造血能力是一方面,输血能力得不到提升,景区发展仍然会受到限制。经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组委会发现,合作联营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提升中小景区的“输血”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盘点2023年的文旅投资状况,几乎看不到“野蛮投资人”的身影,投资逐渐向头部景区汇聚。尤其是景区作为一个投资规模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不稳定的行业,更需要长期坚持。但在资本本来就缺乏耐心,热衷追逐短期高收益,导致中小景区获得投资的机会难上加难。


  除了投资环境的原因,近年来微度假和周边游的兴起,使得当今的旅游市场已逐步从传统的观光游转型为集休闲、亲子、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度假游。


  对大多数中小景区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大部分中小景区的服务半径是百余公里左右的周边乡镇和县城的居民,其休闲、生活的定位与当下流行的微度假、周边游所提倡的度假模式相契合。


  但旅游景区面对则是更加复杂的竞争格局和更加多样的游客需求,如何设计出更具特色、更年轻化、更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旅游中小景区的新挑战。


  而合作联营模式正是中小景区获得投资机会与资金支持,以及抓住市场机遇的有效路径。


  通过与品牌、企业或其他景区的联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中小景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盘活闲置资源。


  中小景区在合作联营的过程中,根据所辐射的人群,做好定位,精准发力,打造公共参与度更高、互动性强,具备高辨识度的旅游景区IP,让游客身心获得满足,提高“复游率”。


  毕竟对于大多中小景区来说,当地市民日常化、高频化的旅游消费活动更有利于构建良性发展的旅游经济、平衡景区淡旺季的波动,景区也能加速进入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快车道。


  景区合作联营的好处

  •   一、合作联营有助于更充分地利用中小景区的闲置资源。
  •   随着投资的理性化,许多景区可能面临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那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的景区。通过引入设备商或运营商,中小景区能够将闲置的场地或设施重新利用,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   二、合作联营可以分担中小景区的经济负担。
  •   由于资金的相对紧张,中小景区可能难以单独承担大规模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与设备商或运营商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同投入资金,共担风险,减轻了中小景区的财务压力,使其更为轻松地进行业务发展。
  •   三、合作联营还能够带来专业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引入。
  •   中小景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可能相对薄弱,而与设备商或运营商的合作可以引入更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经验。这有助于中小景区提升整体经营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   四、在文旅投资愈加理性化的大环境下,合作联营还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
  •   通过共享资源和共同运营,中小景区能够减少独自面对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为中小景区提供更加安全和可控的经营环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目前,四川文旅会组委会成员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以深入研究共享联营进入景区模式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在针对中小景区是否能通过共享联营进入景区模式的问题上,组委会采取有力的行动,深入了解目前多个景区的特点、规模和管理状况,评估共享联营模式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并与设备供应商和景区运营开发商进行深入沟通,寻求该模式更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在推动共享联营模式的过程中,组委会愿意主动成为牵线搭桥的中介者,致力于构建一个有利于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


  如有意向参与共享联营模式的合作伙伴,无论你是景区还是供应商,都可扫码添加微信,了解详细信息。


  
  电话|13402884608
  (微信同号)


  接下来,四川文旅会组委会成员将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以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够为整个文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期望共享联营模式能够成为文旅行业中一种创新而有效的合作方式,为广大从业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CONTACT US联系我们

参展&广告赞助咨询:姜女士13402884608

特邀买家&大客户组团咨询:小文19938024621

活动参与&观展咨询:小游18781962524

异业合作&媒体宣传咨询:王女士17761402260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访问抖音号
版权所有:成都市天一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09026529号-11/10_0.36 
第七届观众
预登记报名